学术动态

勇于开拓,贵在专注——骆清铭教授做客浙大光电系畅谈“神经光子学研究进展”

文/王轶凡 摄影/王轶凡 

    2013年04月25日,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骆清铭教授受邀访问浙江大学光电系,并做了题为“神经光子学研究进展”的学术报告。浙江大学信息学部主任、现代光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刘旭教授,浙江大学光电系主任童利民教授等领导出席了报告会。

    骆清铭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中国光学学会生物光学与激光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国际光学工程学会会士,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出版委员会委员。1986年毕业于西北电讯工程学院技术物理系,1986年至1993年在华中理工大学光电子工程系先后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随后任教于华中科技大学,任教其间曾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系任博士后副研究员,后于1997年回国创立生物医学光子学研究中心,自此长期致力于此方面的研究。1999年,骆教授受聘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首批)。2000年,骆教授荣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7年,骆教授当选国际光学工程学会会士(SPIE Fellow)。骆教授还曾任863生物信息技术主题管理专家和科技部纳米科技重大专项专家委员会纳米生物和医药组成员。

    骆教授长期从事信息光电子学与生物医学交叉的学科(生物医学光子学)研究,具体研究方向包括:1)面向重大疾病(如胰腺癌、Alzheimer disease 阿尔茨海默氏病)早期诊断与药物研发的光学分子成像研究,2)认知神经活动基本过程的光电成像研究。2011年,他受聘为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活体蛋白质功能的光学分子成像新技术新方法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

    报告会上,刘旭教授首先简要介绍了骆清铭教授的学习工作经历、研究领域和学术成果。随后,骆清铭教授从生命科学的重大需求出发,辅以他和他团队的成长经历和典型案例研究,以生动幽默的语言介绍了生物光子学(特别是神经光子学)的研究方向、研究框架、研究成果和未来的研究热点。谈到生命科学的重大需求,骆教授指出,活体内分子与细胞的跨层次动态研究是当今生命科学的重大需求,《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提出,“对蛋白质复杂多样的结构功能、相互作用和动态变化的深入研究,将在分子、细胞核生物体等多层次上全面揭示生命现象的本质,是后基因时代的主要任务”。紧接着,骆教授结合自身课题组的几个具体课题,介绍了生物光子学研究中光学分子成像的重要作用,光学分子成像具有多参数并行检测与高时空分辨等特点,是解决后基因时代问题的关键技术之一。最后,骆教授从“问题的提出”、“面临的挑战”、“已取得的成果”、“现有方法的局限性”和“未来的研究方向”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光学神经成像研究中的具体问题,大量生动鲜活的案例和经历,引起了在场师生的强烈共鸣。报告结束后,骆教授与现场同学老师进行了交流互动,回答了同学老师对于生物光子学发展以及技术与需求如何相结合等问题上的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