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号 | 专利名称 | 发明人 | 
|---|---|---|
| 1 | 光伏发电功率控制方法和系统 | 郭晓斌;李鹏;许爱东;雷金勇;于力;马溪原;胡辉勇;胡亚龙;夏杨红;彭勇刚;韦巍 | 
| 2 | 一种采用腔外波前自再现实现激光放大器中光束质量控制的装置和方法 | 刘崇;刘斌;王毅;项震 | 
| 3 | 一种基于光电传感的心电监测系统 | 刘华锋;郭敏 | 
| 4 | 光学悬浮转子微陀螺测量角速度的装置 | 胡慧珠;李正刚;贾博;刘承;舒晓武 | 
| 5 | 一种基于谱域OCT成像系统测量保偏光纤扭转方法 | 张彩妮;施飞韬;王洁;刘承 | 
| 6 | 一种熊猫型保偏光纤外扭转角度的检测方法 | 张彩妮;王洁;施飞韬;刘承 | 
| 7 | 保偏光纤光轴熔接角度误差的评价方法及装置 | 张登伟;赵宇翔;舒晓武;刘承 | 
| 8 | 基于激光点阵标识的三维地形传感方法 | 汪凯巍;张赛 | 
| 9 | 一种FP干涉型光谱滤波器谐振频率锁定装置及方法 | 刘东;杨甬英;成中涛 | 
| 10 | 一种迈克尔逊干涉型光谱滤波器谐振频率锁定装置及方法 | 刘东;杨甬英;成中涛 | 
| 11 | 非球面非零位干涉检测中部分补偿透镜对准方法 | 杨甬英;田超;张磊;韦涛 | 
| 12 | 大口径球面光学元件表面疵病检测系统及其方法 | 杨甬英;刘东;曹频;李阳;李璐 | 
| 13 | 一种面向遥感地物的双向反射率分布的建模方法 | 李奇;潘柯丞;赵利民;冯华君;徐之海;陈跃庭 | 
| 14 | 一种硅-石墨烯雪崩光电探测器 | 戴道锌 | 
| 15 | 一种宽带高性能人工太赫兹吸波材料及其设计方法 | 马云贵;朱剑飞;马兆峰 | 
| 16 | 基于纳米微粒探测的后向散射光检测加速度的装置及方法 | 李晴;吴兴坤;黄河;陈施洁;邹红梅 | 
| 17 | 光网络系统、光线路终端、光网络单元及光分配网装置 | 陈彪;成亮;王大伟;朱松林;耿丹 | 
| 18 | 光学位移测量系统 | 伍剑;袁波 | 
| 19 | 一种基于倏逝波照明的轴向高精度定位方法及装置 | 匡翠方;方月;刘旭 | 
| 20 | 一种测量和校正虚拟现实显示器畸变的装置和方法 | 郑臻荣;李安;夏新星;吴懿思;陈驰;申俊飞;张雅琴;刘旭;李海峰 | 
| 21 | 基于光场拼接的球形沉浸式三维显示方法及系统 | 李海峰;卞殷旭;刘旭;夏新星;陈贝石;钟擎;夏军 | 
| 22 | 一种双光子荧光受激发射微分超分辨率显微方法与装置 | 匡翠方;荣子豪;刘旭 | 
| 23 | 一种多光谱显微镜多重光照明方法和装置 | 郑臻荣;吴懿思;李安;陈驰;申俊飞;张雅琴;陈贝石;李海峰;刘旭 | 
| 24 | 一种基于荧光寿命分布的纳米精度光斑对准方法和装置 | 匡翠方;王轶凡;刘旭;修鹏;方月 | 
| 25 | 一种基于椭偏度测量的滚转角误差测量方法和装置 | 匡翠方;修鹏;刘旭;葛剑虹 | 
| 26 | 基于硅上液晶的短波长红外成像器件 | 叶辉;方旭;夏亮;郭雄彬;洪霞 | 
| 27 | 基于多投影阵列和多层液晶复合调制的三维显示装置和方法 | 李海峰;陈贝石;彭祎帆;刘旭;夏军;王保平 | 
| 28 | 一种基于差分的光片照明显微方法和装置 | 刘旭;蔡欢庆;葛剑虹;匡翠方 | 
| 29 | 基于高速投影机的真彩色360°三维显示装置和方法 | 刘旭;夏新星;李海峰;苏忱;郑臻荣 | 
| 30 | 一种基于数字锯齿波的光纤陀螺渡越时间快速测量方法 | 赵辛;毕然;陈杏藩;刘承 | 
| 31 | 一种用于移相干涉技术的平行棱镜移相器 | 江丽;叶高翱;杨薇;何赛灵 | 
| 32 | 一种四氟钇钠碘氧铋复合太阳能薄膜的制备方法 | 郑书红;贾红;邱建荣;刘小峰 | 
| 33 | 基于单片集成的高精度、大量程光学NEMS微加速度计 | 卢乾波;廉文秀;娄树旗;白剑 | 
| 34 | 一种二价铕掺杂氟化钙蓝光发光薄膜的制备方法 | 贾红;刘小峰;邱建荣 | 
| 35 | 一种采用电沉积法控制四氟钆钠薄膜晶体相的方法 | 贾红;邱建荣;刘小峰 | 
| 36 | 一种具有高灵敏度和大测量范围的纳米光纤折射率传感器 | 贺青;黄腾超;庞斌;刘承;舒晓武 | 
| 37 | 一种光纤陀螺标度因数快速稳定方法 | 胡慧珠;薛蕃衍;缪立军;舒晓武;刘承 | 
| 38 | 一种光纤内扭转检测方法 | 施飞韬;张彩妮;王洁;刘承 | 
| 39 | 一种光纤陀螺离线高速数据采集方法 | 赵辛;高晓文;刘承;陈杏藩 | 
| 40 | 一种用于高通量微流芯片的全自动气阀控制设备 | 江丽;吴胜楠;何赛灵 | 
| 41 | 一种用于相位型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器的恒温控制器 | 江丽;吴胜楠;何赛灵 | 
| 42 | 时间门控宽场受激辐射超分辨显微方法及装置 | 匡翠方;李帅;葛剑虹;刘旭 | 
| 43 | 一种基于宽场受激发射差分的显微方法和装置 | 匡翠方;蔡欢庆;葛剑虹;刘旭 | 
| 44 | 一种基于多孔氧化铝的彩色滤光片的制备方法 | 沈伟东;杨陈楹;章岳光;叶志杰;张兴;李衎;陈贝石;刘旭 | 
| 45 | 一种采用双自由曲面透镜的激光光束整形装置 | 郑臻荣;张雅琴;吴仍茂;刘鹏;王会会;陈贝石;申俊飞;李海峰;刘旭 | 
| 46 | 一种基于光场选择的合成孔径显微方法和装置 | 匡翠方;修鹏;葛剑虹;刘旭 | 
| 47 | 一种非均匀矢量偏振光的测量与评价方法及装置 | 匡翠方;李帅;江芸珊;刘旭 | 
| 48 | 基于F-P半导体激光器和薄膜F-P滤光片级联的光学传感器 | 李明宇;周龙 | 
| 49 | 一种基于多环辅助的马赫‐曾德尔干涉仪光学生物传感器 | 李明宇;刘勇;岳永恒;谢臻益;李洋;何建军 | 
| 50 | 基于双环谐振腔辅助的马赫-曾德尔干涉仪光学生物传感器 | 李明宇;刘勇;岳永恒;陈阳晴;唐龙华;何建军 | 
| 51 | 一种实现激光光束波前球差动态补偿的装置及其方法 | 刘崇;刘斌;王毅;项震 | 
| 52 | 基于激光点阵标识的三维地形传感装置及方法 | 汪凯巍;张赛; | 
| 53 | 基于复眼的紧凑式双反射型光伏聚光器 | 庄振锋;余飞鸿; | 
| 54 | 基于静态区域信息的扫频OCT数字相位矫正系统 | 李鹏;丁志华;潘聪;郭立 | 
| 55 | 一种基于SHWS的相位显微镜成像方法 | 刘华锋;黄晨曦 | 
| 56 | 一种PET浓度与衰减系数的同时重建方法 | 刘华锋;郭敏;胡正珲 | 
| 57 | 基于移动光栅空间载频谱域OCT全量程成像方法及系统 | 丁志华;洪威;陈志彦;王川;颜扬治;沈毅;赵晨;倪秧; | 
| 58 | 一种数码相机参数可变的成像式获取颜色三刺激值的方法 | 徐海松;方竞宇;汪哲弘;吴晓玟 | 
| 59 | 敏捷遥感卫星运动成像仿真和质量分析软件 | 陈跃庭;许越;徐之海;冯华君;李奇 | 
| 60 | 光学遥感大像移量运动模糊图像复原软件 | 陈跃庭;崔光茫;徐之海;冯华君;李奇 | 
| 61 | 双分辨率光学成像镜头 | 徐之海;岑兆丰;边美娟;李晓彤;李奇;冯华君 | 
| 62 | 基于编码曝光的颤振模糊图像仿真 | 何丽蓉;冯华君;黄加紫;徐之海;李奇;陈跃庭 | 
| 63 | 一种基于小波包能量谱的推扫式遥感相机自动对焦方法 | 冯华君;崔光茫;张天煜;徐之海;李奇; | 
| 64 | 一种基于分块噪声方差估计的图像累积信噪比计算方法 | 崔光茫;冯华君;徐之海;李奇;赵巨峰; | 
| 65 | fhj201401 | 徐之海;陈阔;潘棋峰;冯华君;李奇;陈跃庭 | 
| 66 | 一种实时大气点扩散标定方法 | 徐之海;林光;张秀达;严惠民;倪旭强;冯华君; | 
| 67 | 一种带有菲涅尔透镜纳米结构的太阳能电池 | 柳楠,胡昱,何建军, | 
| 68 | 一种基于阵列波导光栅路由器的全光缓存器 | 吴月;陈阳;HeJianjun;郎婷婷; | 
| 69 | 带有相位光栅纳米结构的太阳能电池 | 柳楠;HeJianjun; | 
| 70 | 基于片上加热电阻波长调谐的V型耦合腔半导体激光器 | 邓浩瑜;何建军 | 
| 71 | 一种频率间隔连续可调的V型耦合腔双波长半导体激光器 | 胡志朋;何建军 | 
| 72 | 一种通道损耗均匀且通带响应平坦的蚀刻衍射光栅器件 | 穆鸽;何建军 | 
| 73 | 一种基于耦合器的硅基异质集成可调谐激光器 | 廖晓露;何建军 | 
| 61 | 双分辨率光学成像镜头 | 徐之海;岑兆丰;边美娟;李晓彤;李奇;冯华君 | 
| 62 | 基于编码曝光的颤振模糊图像仿真 | 何丽蓉;冯华君;黄加紫;徐之海;李奇;陈跃庭 | 
| 63 | 一种基于小波包能量谱的推扫式遥感相机自动对焦方法 | 冯华君;崔光茫;张天煜;徐之海;李奇; | 
| 64 | 一种基于分块噪声方差估计的图像累积信噪比计算方法 | 崔光茫;冯华君;徐之海;李奇;赵巨峰; | 
| 65 | fhj201401 | 徐之海;陈阔;潘棋峰;冯华君;李奇;陈跃庭 | 
| 66 | 一种实时大气点扩散标定方法 | 徐之海;林光;张秀达;严惠民;倪旭强;冯华君; | 
| 67 | 一种带有菲涅尔透镜纳米结构的太阳能电池 | 柳楠,胡昱,何建军, | 
| 68 | 一种基于阵列波导光栅路由器的全光缓存器 | 吴月;陈阳;HeJianjun;郎婷婷; | 
| 69 | 带有相位光栅纳米结构的太阳能电池 | 柳楠;HeJianjun; | 
| 70 | 基于片上加热电阻波长调谐的V型耦合腔半导体激光器 | 邓浩瑜;何建军 | 
| 71 | 一种频率间隔连续可调的V型耦合腔双波长半导体激光器 | 胡志朋;何建军 | 
| 72 | 一种通道损耗均匀且通带响应平坦的蚀刻衍射光栅器件 | 穆鸽;何建军 | 
| 73 | 一种基于耦合器的硅基异质集成可调谐激光器 | 廖晓露;何建军 | 
获批发明专利
首页 / 获批发明专利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16
            2018-01-28
        
        最新动态
- 
            19 09前沿进展|杨旸、刘旭团队在《Light: Science &- 19th September 2025
- 340 W 50th ZJU
 
- 
            04 09前沿进展 | 李强教授研究团队在《Nature Commun- 4th September 2025
- 340 W 50th ZJU
 
- 
            19 08极端光学技术系列论坛第四十七期- 19th August 2025
- 340 W 50th ZJU
 
- 
            14 08前沿进展 | 郭欣、童利民团队在《Nature Commun- 14th August 2025
- 340 W 50th ZJU
 
实验室动态
- 
            
            关于开展2025年度麓邦光学奖学金评选工2025-10
- 
            
            热烈祝贺:赵保丹入选2025年《麻省理工2025-09
- 
            
            热烈祝贺:狄大卫团队再发《NATURE》2025-08
- 
            
            第十五届全国量子成像学术会议(The 12025-07
